21 5月 2013

monster 媒體怪獸─便當門事件有感



我能理解臺灣媒體的心態,編輯和寫手們為了生存要找很多爆點,不管是觀眾喜歡還是媒體自己很沒水準,反正現實環境即是如此。但我們不應也不能為臺灣媒體各種愚昧的行徑找藉口。

今天看到便當文事件被戳破,我想真的要說我們要跟歐美學什麼的話(我其實不贊成人們喜歡拿臺灣跟歐美比,但這是另一回話),就是「邏輯思考」。中華文化和哲學重「感」、「情」,拿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和西方的一比便可以看到差異(孔子有在在意邏輯嗎?)。不是說國外的月亮比較圓,「應該學習邏輯」是有前題的:我認為東西方各有優缺點,但東方社會要挪用別人發展出來的科學的話,肯定是要從頭學起,頭就是研究方式和邏輯。不然不就是馬頭對不上牛身、四不像了嗎?

再拿這篇東森的新聞《騙局一場?裘莉被控與基因公司合作 切乳只為上兆商機來說,標題看來很符合新聞記者挑戰主流說法的精神,但再仔細看看:標題下得太重〈以國外例子來說,通常只有八卦小報才會下很驚悚的標題以吸引讀者,具有指標性的媒體會提供空間給讀者思考〉;另,文中提到新聞來自worldtruth.tv,卻沒有提供進一步解釋是什麼網站。我查了一下worldtruth,tv,網站文章數蠻多,流量似乎也不差,但說穿了就是一個部落格。不是說部落格沒有新聞價值,當代新聞媒體環境中部落格也是很重要一環,但這樣的指控難道不需要證實?東森要做翻譯社的話,媒體出處難道不需要提及嗎?這不是和某小姐和某記者的便當文一樣的行為嗎?

新聞學是社會科學,不是文學,也不是電影,藝術可以利用想像去挑戰大眾的思維,但新聞不是藝術。

當然一體兩面,媒體怪獸是被讀者餵大的。從讀者的角度來說的話,與其說觀眾笨或是喜歡看爛新聞,不如說是「不主動批判」。換句話說,普遍臺灣觀眾有種逆來順受的習慣,當有人站出來指點出錯誤時,大家也不是不懂,但平常看到新聞,第一個反應是直接吸收。科學思考,一面是邏輯建構,另一面就是邏輯批判,這也是為什麼同樣裘莉的新聞,美國和英國媒體有各種角度的解讀,醫學、經濟、健保或娛樂角度,以用來餵飽不同觀眾的需求,並無是非對錯。反觀之,便當門事件是靠PPT鄉民找出來的答案,臺灣近幾年來的公民新聞運動很蓬勃,但是當一個國家的第四權如此不完整時,是需要從基本面開始檢討的。

這篇《人民該替爛媒體的形成負多少責任?有一點點落落長,但是兩面思考模式很有趣。
※《當媒體就是井底之蛙時》我不贊同清大戰神彭明輝的所有論點,不過這篇很值得閱讀,推推。

沒有留言: